在人间——浸润心灵的人

时间:2022-06-13 15:22:52 | 作者:注册用户

在人间,不要只顾一方灯火,几丈高楼;在人间,不要眷恋一蓑烟雨,几许浮尘;在人间,其绿色作文网Www.0279.NeT实可以只取一抹浅笑,一轮孤明。只需用人间万种历练一份超然的心,浸润一方洒脱的天地……

孔子-播撒心灵的种子

在两千多年前,一位老者正把万古哲思倾注在弟子们身上化为谆谆的教诲,在只言片语中轻轻吐露……两千年后,一群朝气蓬勃的学生手捧着那只言片语,用一双双眼,一颗颗心,一段段不同的岁月深深咀嚼……

两千多年前,一位老者用远起世人的智慧,打破万古未破的黑暗,用心灯点亮华夏,点亮一个民族,点亮万千心灵。将“仁”的种子撒遍神州大地,把一份“恭谦“与”温雅”渗入那片古老的沃土,两千年后,十四亿的中国人仍把那份”谦恭”透入生活,在不觉间沿袭那份传统。

他,就是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在如长夜。

可又有谁知道,在那伟大背后,还藏着许多痛楚。

孔子三岁就失去了父亲,少年时遭人排挤,他遇见不理事的君王,没有德的大臣,背叛他的弟子,他出过丑,受过别人的脸色

但这一切都掩不了圣人的光辉。他从夹缝中成长,从人间的角落找到遗落的露水,浸润自己的心灵。他虽身处黑暗,却仍在不断漫润自己,升华自己,他在不断思索,他在自省”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他教诲别人“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他思索学习之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也摸索做人之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他就在一次又一次思索中浸润自己,也浸润他人。先是几个,然后几群,后来几批,再后来便成了一派——儒家。

他的思想,他的见解,他的心境流传了上千年,被一代又一代学子发现、研究,吸纳,他和他的思想已成为中国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为人们思想的基石,一步步托着人们。走向未来。

鲍鹏山老师曾在一本书中说”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一生坚持理想,虽四处碰壁,却决不放弃。经过艰苦卓绝的人生历程,他最终使自己从一个普通人,成为圣人,成为万世师表。”

孔子,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同在,用内心浑厚的底色浸润的自己,浸润他人…

王阳明·用心战胜一切

读阳明的诗,你其实可以感到一种超脱的淡然,恰如那一句”不能胜寸心,安能战苍穹。”

在人间,总得有个目标的。阳明的梦就是成个圣人……

后来,他做到了,不仅做到了,还震惊中国。

在那个黑暗的时代,他从不气馁,从不绝望,他在不断浸润他的心,用心之强大,抵御外界的压迫,万千痛楚都在那颗心面前一下了然。

他坚信人的深处,是有良知;他坚信心即是理;他坚信知行心然合一。在那深邃背后,蕴藏着一个本真的道理——”万事先修心,从内。自然而外……”

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用心灵点醒一批又一批人。治醒心魂,治愈人性,成为中国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的不朽人物。

三毛·凭心生活

不知为何,她离开了家,离开了先进而富饶的土地,而来到这片荒漠,带上贫穷与一颗未知的心奔赴自己深爱的土地,而这一切只为了他那颗追求自由却又渴求美和温柔的心初来的她不甚美好,生活似缺了些灵动和滋润。她曾无数次被风沙惊起。抱着自己在狂风中痛哭,可后来,随着金黄的沙粒荡起泛波涟漪,周围的”芳邻”解开她的好奇,她在一片质朴与淳真中找回了自己想要的天地,她用那包容善良的心见证了沙漠的美丑,用那自由的灵魂揭开自己梦中的境地。

撒哈拉沙漠,是她的梦中情人,是她不曾见面的惦念,是她不曾经历的回忆。每一粒沙地里的石子,尚且知道珍爱;每一次日出和日落,都舍不得忘怀,她用生活浸润心灵。用风景净化心灵……

其实,圣人如此,我们亦是如此。在人间,不必惦念浮云空月,却只回望内心,浸润心灵。学孔子,竭力思索,用超然之理浸润心灵;学王阳明,回望内心,用心战胜一切;学三毛,虽无法超然,也要随心而立,避一世俗尘,用一种生活方式浸润内心……如此,何怕人间。